9月25日,金砖国家特殊经济区对话会在浙江杭州大会展中心举行配资论坛之家,来自13个金砖国家的70余位外宾出席。会上,《金砖国家特殊经济区经贸合作发展报告(2025)——合作动向、中国实践与未来路径》正式发布。该报告紧扣全球发展议题和共同诉求,聚焦人工智能、绿色低碳、农业三大重点领域,展现金砖国家特殊经济区间的合作动向与实践。
浙江省商务厅相关负责人介绍了报告的六大亮点,并期待金砖合作中心能充分发挥平台作用,不断加强与国际组织、金砖国家政府、企业的合作,为合作机制构建凝聚合力,为产业协同发展架设桥梁,为创新动能培育提供土壤,为世界经济复苏注入活力。
报告内容围绕“现状—概况—动向—实践—未来”的逻辑主线展开。在定义上,报告指出,特殊经济区普遍具备“特定区域范围、特定政策安排、特定发展目标”三大特征,是指一个国家内实行特定经济政策,以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扩大对外开放、促进国际合作的特定区域。
通过全面梳理,该报告首次厘清金砖国家特殊经济区的主要类型与政策趋势。政策主要集中于投资开放、税收优惠、产业转型升级和贸易便利化四大方向,部分园区提供企业所得税、关税减免等支持,产业发展突出数字化与绿色化导向。
报告还总结出金砖国家特殊经济区四大可复制合作模式,即以企业主导为引擎的园区共建、以资源整合为导向的产业协同、以技术共享为核心的联动创新、以人才流动为纽带的能力建设四种模式,为深化合作提供实践参考。
同时,报告呈现了金砖国家特殊经济区合作的“中国方案”。主要包括培育以跨境电商为代表的贸易合作、推进以境外经贸合作区为载体的投资合作、构建以海陆空为网络的立体化物流合作、探索以“融资+结算”为核心的跨境金融合作、推动以标准化为支撑的互联互通合作,为金砖国家合作贡献了中国智慧。
该报告的发布配资论坛之家,为促进金砖国家间经贸合作提供了参考。金砖国家特殊经济区中国合作中心表示,未来将持续关注金砖国家特殊经济区合作与创新发展等议题,持续编制并发布报告,致力于提升报告的质量和影响力,共同探索特殊经济区合作新路径。(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 邹倜然)
百川资本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